今年10月以来,关于民营经济地位争论四起,而随着11月1日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定调“两个毫不动摇”,市场情绪趋于稳定。不过,由此暴露出的民企经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困境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为民企纾困解难成为当下重点。对此,近半个月来,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正密集出台,减负规模预计将达万亿元。
促融资 贷款利率再降1个百分点
11月11日,中国政府网刊文指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五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两项议题都聚焦同一个主题: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李克强指出,“要激励金融部门主动作为,财政部要挺身而出”。
国常会要求,中央财政要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奖补,并探索建立以财政出资为主的多元化资金补充机制,确保政府性融资担保可持续经营。
民企经营困境之一在于信用环境收紧,融资渠道受限。直缝焊管从获取金融资源上,国有企业也更有优势。银行贷款中,我国国有和集体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61%;债券融资中,当前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存量中,有近15万亿元都是来自国有企业的融资,民营企业只有1.7万亿元。
国常会要求,下一步,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切实做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要力争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并将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从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扩至1000万元。
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http://www.wxhg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