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间品构成中,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一般要高于半成品,特别是机械、电子等行业的精密零部件更是现代制造业中的尖端领域,其核心技术大多由发达国家掌控,零部件进口所产生的技术投入和技术溢出的效应更强,进而出口对整个价值链的提升作用也非常突出。而半成品作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投入品,在食品加工、纺织行业中,主要是用于低端的最终消费品,进口的过快增长极有可能被锁定在产品内分工的低端,不利于提高生产率。
从总体上看,江苏焊管厂我国吸收国际资本的综合优势并未显著减弱。扩内需政策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增长潜能,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相对完备的配套能力,为吸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外商投资创造条件。但从长期看,更应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和效率,鼓励本土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真正培育我国的全球价值链。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引领出口结构从一般消费品向资本品升级。我国外贸出口中机电产品已占了半壁江山,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出口成了亮点。除了高铁和核电,中国制造在其他领域的出口也表现出了较强竞争优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出口增长保持了较高水平。
国际产业转移的历程,主要沿着日用消费品-电子消费品-机械设备的路径演进。我国贸易结构的演变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历程是一致的。着眼未来贸易政策走向,我国理该将升级全球价值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最大限度促进零部件进口技术溢出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加强零部件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提升本土企业的零部件生产质量和工艺,走出核心零部件过分依赖国外的困境,突破为出口而进口的被动贸易模式;另一方面促进产业内分工,打造和延长国内价值链。短期内应继续促进成套机器设备进口,加速国内陈旧设备的更新,增加国内资本积累。
中国在低技术制成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正经历来自拉美及其他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冲击;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和工业经济体纷纷提出重返制造业,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区域贸易协定也在重构全球价值链。在这一背景下,近些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嵌入式分工的出口结构也在发生重大转变,并可能逐步退出。同期间加工贸易占进口则由38.5%降至26.8%,显示中国贸易结构已经开始趋向转型升级。
www.wxhg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