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4个不同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国有资本的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国有经济活力显著增强。早起抓大放小的国有企业改革,决定了供应相对分散化的纺织、建材与家电等传统行业国有企业率先开始改革,目前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经在行业中占有90%左右的份额,行业内民营资本十分活跃,国有资本优势和民营资本优势基本上实现了有效嫁接。
从调研企业反映情况看,无锡焊管厂基于淘汰落后产能与规避信贷风险的需要,银行近年来也对钢铁煤炭行业企业采取了限贷、压贷、收贷后不放贷等措施,给企业持续经营带来了较大压力。不少钢铁企业反映,银行2014年以来一刀切地削减了20%的信贷,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中国特钢行业龙头企业东北特钢反映,2014年各银行合计压贷20亿元,2015年继续压贷18亿元,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受到严重影响。
前些年在部分地区,受地方政府推动,甚至曾经发生过民营资本集中退出钢铁煤炭产业的现象。由于民营资本参与并不积极,而且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经营机制尚未真正实现规范化和市场化,不同经济成分融合发展遇阻,钢铁、煤炭行业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尚未形成。钢铁和煤炭行业虽然也都属于竞争性的传统行业,但由于其产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企业规模相对较大,而且早期发展迅速,企业盈利能力强,因而推进改革的时间相对更晚。目前钢铁煤炭行业中,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行业中仍然占有60-80%的份额,国有资本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民营资本的参与度相对有限。
与发达国家相反,银行是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总体上看,我国企业融资金额的80%左右都是来自银行,企业通过债券、股票等直接渠道融资的比例只占20%左右。在国有资本配置较多的钢铁与煤炭行业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在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中,计划经济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市场决定性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家电、纺织等行业相比,钢铁和煤炭行业市场化改革相对推进较晚,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偏低,市场竞争机制部分失灵,行业内大量严重亏损企业不能顺利退出,缺乏活力的僵尸企业广泛存在。
www.wxhgc.com |